您好,欢迎来到搜客无忧!

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哪些目标)

  作者:北丰商学院发表时间:2023-05-13点击量:30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什么

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

中华文化

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

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

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

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

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扩展资料

历史变革

中国清朝末年兴办近代教育之初,在各级学堂章程中有功课教法章,列有课程门目表和课程分年表。

这是课程标准的雏型。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此后,课程标准一词沿用了约40年。

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两部分。

总纲规定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学科的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教学时数表和教学通则等。

分科课程标准规定各科

教学目标

和教材纲要、教学要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应有最低限度的教学设备以及

教学方法

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要求

随着新的基础改革的开展,国家教委和各地教委开始重新着手组织编写新的各科课程标准。

其要求是: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

中华民族

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于总目标

(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

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

(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1.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3.突出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本质

(三)总目标的基本任务

1.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

3.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4.培育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总目标是什么?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从哪四方面提出要求

语文各阶段目标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

中华文化

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有一定的审美性与实用性。

语文是基础教育

课程体系

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

社会学科

,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

一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运用书面语和口语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分为四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

每一学段目标又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

其实也可以说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语文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是新

课程目标

的三个维度,也不是三种类型)

教学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2、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因此,三维目标是统一的,在教学中是同时进行的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申请试听课程

提交后,免费为您匹配专业课程

机构入驻 | 帮选课 | 公司介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c)2024 武汉涵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7586号-13 技术支持:搜客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