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搜客无忧!

新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是什么)

  作者:北丰商学院发表时间:2023-05-11点击量:101

初中语文新课标课程的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总结: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需要建设一个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实施机制。

2.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图示(略)。

3.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用学分进行调节和管理,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程可达14学分。

必修课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选修课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

设计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4.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2学分。

半个学期(约36学时)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学或者重新学习某个模块的内容。

5.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语文必修一”至“语文必修五”五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

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鉴赏和探究等方面比较均衡地发展,为以后有选择地学习打下基础。

必修课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6.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语文选修1),小说与戏剧(语文选修2),新闻与传记(语文选修3),语言文字应用(语文选修4),文化论著研读(语文选修5)。

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

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

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

具体课程的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7.高中生的语文水平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必修课程10学分;

第二层次,必修10学分+选修8学分;

第三层次,必修10学分+选修14学分。

学生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

8.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就业的需要或所报考学校的要求,确定相应的水平层次,选修有关课程。

学生可以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中任意选修4门,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的10学分,共计18学分,达到报考高等学校的最低要求。

达到第二水平层次的学生,从自己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出发,或根据某些院校、专业招考和某些用人单位的要求,可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门课,获得24学分,达到第三水平层次的要求。

申请试听课程

提交后,免费为您匹配专业课程

机构入驻 | 帮选课 | 公司介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c)2024 武汉涵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7586号-13 技术支持:搜客无忧